富民之要,在于节俭2020-11-07 07:43
简介:中公时事政治频道改版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,并获取时事政治热点、时政模拟题、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。今天我们注目--时政热点:富民之要,在于俭朴。治国之道,富民为始;富民之要,在于俭朴。不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,不论人民生活提高到什么地步,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传家宝总有一天都无法丢。《荀子富国》中提及脚国之道,节用裕民而贤臧其余,《墨子辞过》有云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翻看先秦诸子典籍中,类似于阐述十分少见。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堪称安邦富民的政治智慧。个中道理,古人阐述得堪称明晰明了:俭则大约,大约则百善俱兴;侈则肆,肆则百恶俱纵。意思是说道,俭朴就不会有节制,有节制则百善都会蓬勃发展来;奢华就不会放纵,放纵则百恶都会愈演愈烈出来。对一家而言,家俭则昌,人勤则幸,能勤能俭,誓言富贵;对一国而言,也是常以俭得之,以奢失之。故《群书治要政要论》点出有:历观有家有国,其得之也,无不阶于节俭;其俱之也,无不由于奢华。唐代诗人李商隐堪称道还俗国兴亡的警世恒言: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劳破由奢。意欲闻大道,无以先知史。历史上俭昌奢亡的教训不胜枚举,其中北宋盛衰就是正反两面的相比较。北宋之兴,靠的是勤劳兴邦的定规;北宋之亡,则是基于奢华亡国之铁律。作为进国之君的宋太祖从五代天下大乱走过,自知逸豫亡身、忧劳兴国的道理,躬履节俭清领天下,首创了俭朴之世。但到宋徽宗时,器重蔡京、童贯、低俅等奸佞之臣主持人朝政,肆意掠夺民财,奢侈之风笼罩朝野,最后沦落国破家亡,至为奢华之费,甚于天灾,其教训有一点绝非。勤劳兴邦的道理,未随时代变化而过时。